IPv4和IPv6有完整的协议版本体系,而IPV9之前不存在 IPV8,“9”从何而来?也许是愚人节笑话的?#26377;?#20134;或是虚构之意也未可知!
笔者从1999年开始?#20174;?#21517;内容投稿到《中山日报》发表,2000年还得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征文银奖;从2001年1月开始到?#26412;?#26032;闻网站工作,便开始系统地跟踪全球互联网的域名和IP地?#36820;?#20114;联网基础技术的动态报道;从2004年12月20日开始,就跟踪这个“中国IPV9”产品。它的很多说法让外行人觉得“很创新?#20445;?#32780;内行的专家对它“不屑一顾?#20445;?#30001;于写这个“中国IPV9”产品有15年之久,已编辑数十万字内容了,大家一见到“IPV9”舆论热点又要刮起来,就希望我出来说几句。这次也不例外,为了?#20040;?#23478;对这个“中国IPV9”产品有深刻认识,我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。
首先 “中国IPV9”与全球互联网的“IPv4和IPv6”写法不同内涵不同。
到今天为止,绝大多数互联网上网?#27809;?#24182;不知道、其实也无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凭什么技术协议去上网。这同我们的电话?#27809;В?#19981;论是座机、即固话,或者是手机、即移动?#27809;В?#26080;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是用什么技术去让你通话正常的道理是一样的,如果你非要用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精神去考问,问出一堆技术数据表述,估计也只有那些学技术出身的人,才能听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不过,懂信息技术的人,常常会从技术表达中看出门道来。譬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牟承晋先生《事实胜于雄辩——因特网领域“两个中国?#21271;?#26512;》一文,及之后的另外二文,都有一个专?#20040;省癐PV9?#20445;?#23427;同我们大家正常上网的“IPv4和IPv6”不仅仅是中间那个“V”有大小之别,本质上就是两回事,或者说:两个本来就不是一个体系。
一是历史上有过的互联网地址和传输协议(TCP/IP)是按版本数“英文v”而排序,?#20004;瘢?#22312;有文档(RFC)的记录中,有过10多个方案,即“IPv15”也有过。而其中“IPv9”是一个愚人节(4月1日)的“提案?#20445;?#30446;的是贪玩(Funny),因为所有的互联网结构都由一个?#23567;癐AB(互联网架构委?#34987;?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)”下面的两个工程组“互联网工程工作团队(IETF)”和“互联网研究工作团队(IRTF)”?#26434;?#25552;交,由“提案”到形成标准文档“RFC”需要全球工程师“自下而上”公开讨论,经历过四个环节都“一致同意”才能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标准文档“RFC”。其中“IETF”是互联网的工程工作组,它有超过5000个“码农(程序员)”在为这些标准文档“RFC”勤勉工作,不断完善,IPv4和IPv6不仅仅是互联网的IP地址强制方案,是网络层的?#26041;?#26500;和处理方法。这是全球互联网的“IPv4和IPv6?#21271;?#26223;与“中国IPV9”的不同,“中国IPV9”之前没有“IPV8?#20445;?#23427;是为了显示自已比“IPv4和IPv6”是“高版本”由“十进制(一个GB)?#22791;?#21517;而成。
二是“IPv4和IPv6”是互联网的IP地址强制方案,即上互联网(英文名称为:Internet)只有装了“IPv4和IPv6”软件协议,我们的上网终端:不论是电脑、iPad、手机才能与另一端交流、通讯,才能按IP地址?#19994;?#23384;储信息的服务器,这有如我们同讲另一种语言的人,大家互相之间只有用“统一语言”对话,这个“统一语言?#26412;?#26159;“IPv4和IPv6协议”。凡是在互联网上跑的机器和软件,都必须默认“IPv4和IPv6协议”为底层数据格式协议。相反,“中国IPV9”它是用?#23433;?#20214;”方式,借道“IPv4和IPv6协议”去“互通?#31508;?#29616;“安全”和“保密”。本人把它形容为“小区宽带协议?#34987;?#32773;专?#24471;?#35789;?#23567;癐ntranet(局域网)协议”。
三是“IPv4和IPv6协议”只限于软件解决方案环节,即不会去在路由器这些硬件层去处理问题,因此,它不用去找ISO(国际标准组织)批准,有点“河水不犯井水”的味道。而“中国IPV9”从来没有在“IETF”即互联网的工程工作组中获得过标准文档“RFC”、却跑去并不主要负责互联网通信协议标准的ISO(国际标准组织)去申请标准,把“中国IPV9”是什么东西的概念弄出一个“不软不硬”的形象来。
因此,大家可以从这些技术来龙去脉中知道“中国IPV9”与全球互联网的“IPv4和IPv6”本质上的不同。
本文作者:沈阳 《中国域名经济》主编
特别声明: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?#25945;?#30340;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